Thursday, September 29, 2011

放下

分享一下于丹-论语心得里, 一个影响了我的小故事。

佛家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又走了二十里路,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

这一个“放下”, 多么简单的两个字, 真正做得到的有多少人?没有理由的包袱, 为什么不在该放下的时候就放下。 我们总是无端端的往自己身上增加了很多一早就该放下的包袱。 什么时候才可以学会放下?

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11

包裹

之前,买了一本书, 硬皮于丹《论语心得》英译版。 这一本书, 我有一本中文原版是我一直珍藏的, 某一次在书展时, 很廉价的买了下来的。 而在我还未他开来看的时候, 她静静的呆在了书柜里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在我第一次打开来看了以后, 就决定把它放在床头边, 每天临睡前都拿出来阅读。 有的时候会看得舍不得睡。 很奇怪吧,一本古人大智慧的小故事竟然会对我有那么大的影响。 这可是我第一次喜欢和珍藏着一类型的书籍。

至于那刚买不久的《论语心得》英译版,是要给教授父亲买的生日礼物。 这一本书里的一些小故事, 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都的时候也对我生活上的难题起了很大的作用。 就这样, 在忙得头昏脑胀的时候, 22号的时候, 在拖了一阵子后, 终于告诉自己不可以在拖拖拉拉的了。 再不寄出去, 教授就很大的可能无法在生日前收到了。把教授的大学地址打印到白纸上, 但是在要邮寄时那人说最好是用手写在那我预先购买了的大信封上, 才不用担心地址在中途脱落而不见了, 说得也对, 但是为了保险, 我在信封前面用了手写的地址, 背面粘上了打印了的地址。 那一本硬皮的书, 重量约500克, 。 外加信封包裹, 邮寄到印度,一共是RM23。我也问了这样的包裹是不是要签收的, 那人说是需要签收的, 预计2-3个礼拜会到。 我当时由衷的希望可以在教授生日前收到, 也就是大约16-17后。 特别的快速包裹, 邮寄到同样的地方得花上我RM96, 会在4-5个工作日到达, 我心想那本书才没到45元, 如果花了个96元来邮寄好想太过分了一点, 另外, 4-5工作日就到的话好像也太早到了。就因为这样, 我只选用了RM23的Pos Register.

昨天, 27号, 下午3.15分左右, 我收到了教授的message, 说是他刚刚收到了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大信封, 由女儿寄来的一份惊喜- "Confucius from the Heart" 也就是于丹《论语心得》英译版。 教授父亲说这是他今年的第一份生日礼物(我想很大的原因是包裹出乎预料的早到), 还那么刚巧的是他的60岁的生日, 教授说在印度南部, 尤其是他的州属, 60是大寿。 我我告诉教授在我们华人的传统来说, 60也是大寿。

很意外的, 我没有料到才5天, 包裹就送到了教授的大学。 看来, 我们的邮寄服务还是不错的。

Saturday, September 24, 2011

教授的访谈

三更半夜不睡觉, 为的就是等待敬爱的印度教授线上首播的访谈. 由于时差的关系, 所以得等到12点正才有得观看, 其实早在12前就已经准备就绪, 坐在电脑前了。 这一次的节目时以英语为媒介语的, 所以我无比的期待, 把首播和重播的时间都写了下来, 唯一的问题是时差, 很难真的记得到底是几点钟播放。 感恩的是, 网络一路顺畅无阻的把30分钟的访谈都顺利播完。 错过的, 却想要看重播的可以到这里,然后点击NDTV HINDU Live. 重播时间为9月24号 大马时间1.30pm.9月25号,11am.和9月28号,7.30pm.

透露一下, 教授有在访谈里谈到了槟城理科大学, 还有提起了我“老板”的名字。 这是一个很好的访谈, 简单却很有意思,单刀直入的。还真不惘我三更半夜还没睡觉的在电脑前面看首播。 看了过后还真的是很想念教授, 想念他在这里教导我们的日子。

Friday, September 9, 2011

手信

新生

新的学年和学期下个星期正式开课了,久违了校园里那充满了人气, 朝气蓬勃的景象。 第一年的新生在星期二时都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来报道了,下个星期就正是加入了理大的大家庭, 如果说是大家庭, 还倒不如说是个小社会, 一个由许许多多小组组成的小社会, 有些小组偶尔会和其他的人有所交涉, 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比较注重与个人利益的小组。

昨天, 近4点时,打算拿书本到图书馆去还时,在学院前院见到了每一天都会打招呼的印度大姐, 停下脚步下来寒暄了两句, 就在这时来了两个华裔女新生走向了我们, 自然的反应是开口问说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 当时因为是和印度大姐正在用英文聊天,所以也很自然的用英语问了:“Is there anything that I can help?” 没料到得到的回应是: "会讲华语吗?"。 我当时也没说什么, 讲中文还不简单。 她们大致上是对于Unit的分布有点疑惑, 所以我也尽我所能的回答。 讲着讲着, 其中一位来之雪兰莪的女生就走到一旁的花园长凳上坐了下来, 还大喇喇的把脚翘得高高的。但是我和另一个女生是站着的, 我感觉那坐着的女生有点不尊重其他人,但是也没有表示什么。 回答了其他的问题后, 时间不早了, 加上因为还是学校假期, 图书馆近4.20pm就会关闭服务,我问了他们还有什么问题向要询问吗? 结果那坐着的女生的反应却是说了:“啊,你要走了”。 我说了是, 要到图书馆去还书。” 说了再见然后就离开了。

一路上我在那里思考, 不免觉得有点心凉, 才不到20的大学生, 竟然把最基本的礼貌和对别人的尊重都忘了。 那么在多几年是不是连对自己的尊重也都忘了? 学历很多的时候并不能够完全的代表一个人的人格, 在现今的社会里, 更不能够代表些什么了。 不应该因为头顶了大学生的光环就可以将最基本的礼貌和尊重都放到天边去。我们必须先学会尊重自己, 尊重长辈, 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Tuesday, September 6, 2011

Teacher's Day


5th Sept of every year is the Teacher's Day for India. This year is my first year ever to have someone I know in India who deserve great appreciation, my professor, Prof.Sultan. Me, Hassan and Parveen, the siblings from 3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culture, thanks to Hassan wonderful idea, had took a family photo together and sent it to our Prof/Dad to wish him a very happy teacher's day.

Sunday, September 4, 2011

误解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经常会出现格式各类的误解, 言语上的, 字面上的, 表情上的甚至是肢体动作上的误解。我个人就经历了不少, 有时, 很简单的一句话, 到了别人耳里, 听起来又是另一番意思了, 简单浅白的一行字, 也会被其他人轻易的误解。 种种沟通的发式的有可能出现误解。 那么, 误解对我们造成的伤害理应大大降低, 但是为什么却偏偏不是这样子。 误解带来的伤害, 对于某些人, 是很震撼的。

有的时候感情过于丰富也是一种灾难。 因为过于依赖于情感, 很多时候都是用感性来判断事情。 究竟周围发生的事,是应该用理性还是感性来判断,这谁也说不准。 我因为有的时候情感泛滥, 对于某些文字所要表达的都以感性去了解,也因为这样, 很多的时候,可以在字面上看到了别人困扰的情绪,或是兴奋的感觉, 特别是对于你在乎或是熟悉的人。 人家说, 很多时候, 听声音和看表情可以发现别人的情绪。 如果是这样, 我觉得在字面上发现别人的情感就更为有难度, 另外,我发现这只有在你关心的人的身上才会有说发现, 毕竟我们熟悉他们的言语和表达方式还有他们平常的用语, 只要有稍微的脱离平常的用语, 我们就不难发现到其中的情绪。

人与人之间靠的沟通, 是言语上,字面上还有情感上。 所以我们应该三方面都顾及才不会让别人或是自己有所误解。

Thursday, September 1, 2011

八月

31天的八月份, 就这样在复杂情绪纵横交错下的过去了。这个月份, 犹如情感的大杂烩般, 有这各种各样的情绪。 感性的性格大大的掌控了自己的理智, 过了感动良多的日子,也作了只有在被感性主宰的时候才会做的事。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 很轻易的掉眼泪, 而面对问题时,连话也不想多说。 夜半无人时, 只能够安静的拭泪。 情绪上的掌控大大不如前, 原因不明, 是不是厌倦了压抑的感觉, 还是无意中恢复了自己的真性情?

疯狂的事迹有开夜车的开到了近凌晨4点半, 停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累了, 而是应该睡觉了, 隔天7点起床, 和平常没有两样的,遵照一样的时间表, 并没有觉得特别的疲倦。 这也算是一项壮举了,因为就连考试的时候都没有开夜车的习惯。

八月份发生的事, 有很多依然历历在目, 毕竟这个月份里发生了太多的事。 而每一天都很感恩, 因为这几3个月, 我渐渐的找回了自己, 生活圈子也扩大了, 认识了不同的人, 交了不同国籍的朋友, 见识到了很不一样的导师。这种感觉有点像渴望关心的小女孩, 在短时间里得到了大家的关爱, 很温馨, 也很窝心。

已经渐渐习惯了没有父亲的日子, 教授来访的3个月里, 我有感受到了那种有父亲在身边的感觉, 那么的亲切, 那么的熟悉既又陌生。也许是因为见面的时间比较长, 我真的视他如父亲般, 这种感觉就像亦师亦友般,在学校的时间, 他绝对是个很认真的导师, 但是在日常生活里, 和我们一班猴子外出时, 他就亲切得像个淘气的父亲般。其实, 他在我们几只猴子的眼里, 就是我们的父亲。在教授就回去的前几天, 我告诉教授, “You are the closest person I have as a father in this world.” 这是很真挚的, 我也不清楚为什么当时会有那份勇气告诉教授这一番话。 这一份勇气, 也许是来自教授给我们的关爱的指导, 不单只是我, 和我一样陈天围绕在教授身边的友人都大大的有所改变。 我们常说, 是教授保我们几个人紧紧的联系在一块的, 和几个友人, 由原本的不相识到相识, 由相识到渐渐的熟悉 , 由熟悉到成为好友, 再由好友演变成了有如亲人般的异国兄弟姐妹, 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又神奇力量的教授。 我对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心存感激, 纵然建中有一些不愉快, 也有一些意志会让我耿耿于怀的事情, 但是, 我并不后悔,应为没有了那些耿耿于怀的事件, 也不会有今天那么了解对方的大家庭。 我们都说, 我们是教授异国的孩子, 而我们都很荣幸有这个异国的父亲。


在疯狂中完成的作品, 感动了自己, 也感动了照片里的每一个人。 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照片都是猴子们和教授出游的时候拍的。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